本文來自「數位時代」、撰文者:翁書婷 發表日期:2015/10/10


行動支付不僅是一種技術,它更改變了整個金融生態系,從消費者、商家到金融業,兩大不同的應用模式,決定了你用錢的方式。

在 Apple Pay進軍之前,中國與英國多數民眾已經養成行動支付習慣,但台灣還在初始階段,許多民眾聽過行動支付,但沒有使用經驗。「ING針對英國2015年的調查,高達30%用戶使用過行動支付,而中國大陸2015年第1季行動支付交易金額超過2兆人民幣,相較之下台灣行動支付進展緩慢。」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表示。

根據資策會MIC的調查,台灣約有16.5%民眾的手機可以使用行動支付,但行動支付用戶佔總體消費額度僅有4.8%。Apple Pay是手機信用卡模式,因此Apple Pay的普及率也和信用卡普及率連動。

圖說明

「但在台灣信用卡消費並不如歐美國家普及,這是Apple Pay很大的挑戰。」業內人士分析。支付卡片儘管在台灣推出已有超過20年的時間,根據Euromonitor市場研究,電子支付僅佔台灣個人消費支出 (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,PCE) 的25.8%,低於其他亞洲市場如香港64.5%、中國的55.9%與南韓的77%。

行動支付,除了三大手機業者之外,由LINE、WeChat與等「行動通訊」業者為首的行動支付,跑的更快更前面。最負盛名的就是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推出的支付寶錢包。

「中國行動支付的發展,是直接從現金跳到支付寶,隨之銀聯興起,但已經被支付寶錢包搶去一大塊市場,支付寶錢包又從線上流通到線下,形成新興支付業者在前面跑,傳統金融業者在後面追局面。」拍付國際資訊營運長韓昆舉在月份一場公開演講說到。

機會打帶跑

支付寶錢包成功讓後起的WeChat與LINE有跡可循,依樣畫葫蘆,複製相同模式。手握1700萬台灣用戶的LINE,今年月與國泰世華銀行合作,推出LINE Pay儲值支付帳戶(儲值上限及單筆交易上限為1萬元),已有30家網路店家可以使用,除了支付,朋友間也可以使用LINE Pay轉帳。

在現金還是支付主流的台灣,短期內這些NFC手機用者的優勢還不明顯。而這些業者要快速在台普及,聯手LINE Pay或悠游卡公司是最有效率的途徑。「目前悠遊卡公司與LINE各有優勢,儲值性的悠遊卡,因為交易手續費極低,廣受商家支持,而LINE手續較高,但因掌握1700萬行動用戶終端,有轉帳、繳費等較多創新應用發展可能性。」一名業內人士觀察。

此對於大手機商來說,短期內最大敵人並不是LINE Pay、O2O手機支付服務GOMAJI與Pi行動錢包等行動支付業者,而是現金。也因此各個行動業者傾向共同合作,一起把行動支付的餅做大,而不是互劃界限,彼此競爭。

行動支付模式 1:把實體信用卡虛擬化

此模式把實體信用卡虛擬化成為手機信用卡,讓支付更安全更方便。由於使用者必須綁定銀行帳戶或信用卡,才能使用Android Pay、Samsung Pay與Apple Pay,金流流向與實體信用卡支付模式雷同,並未改變原有支付生態系。

圖說明

行動支付模式 2: 帳戶儲值

使用者可以「不」綁定銀行帳戶與信用卡,僅單純在LINE、WeChat與支付寶錢包等網路平台開通儲值帳戶,因此金流不會經過Visa與MasterCard等信用卡組織與收單銀行(此圖以虛線表示),對原有支付生態系造成影響。

圖說明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金融科技 FINTEC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